我國工業鏈條產業是從20世紀70年代左右開始起步發展的,起初鏈條消費僅有200多萬米,產品種類只有十多個,一百四十多個規格,無論是從制造程度還是產品品質方面,和機械制造業發達的國家相比,都顯得十分落后。
改革開放后,鏈條產業經過四十余年的發展,尤其是04年,經過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指導,我國鏈條行業有了很大的進步,改變了以往只注重產量、重市場的發展思路,通過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開始向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工業鏈條產業一直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隨著市場經濟體制逐漸樹立和相對完善,我國鏈條制造實力裝置配備程度也實現了質的跨越,基本滿足了國際鏈條行業程度進步的需求。隨著科技的進步,鏈條產業還不斷開發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產品,堅持走技術創新發展道路,加大新產品的開發力度和提高制造鏈條的技術水平。同時各個企業也開始重視企業管理工作和質量工作人員的素質培訓,旨在加強產品質量監控,提高鏈條產品質量水平,因此近幾年我國鏈條產業發展良好。
鏈條系相鄰相同或相向相同零件組成的撓性部件。所有的機械、機構和機器上使用的鏈條均稱為工業鏈條。各國在鏈條質量上都制定了相應的標準,各種鏈條的參數和性能指標都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規定。驗收要依據相應的抽樣標準,判定標準目前只有JB/JQ18006-88《精密滾子鏈套筒鏈產品質量分等》。
我國的制造出口鏈條企業有很多,國際市場對鏈條的需求很大。近年來,我國同東歐和原蘇聯的貿易增加很快,高強度鏈條向原蘇聯和東歐出口的數量逐步增加。對于北美和歐洲來說,美國和高強度鏈條加拿大,每年進口額約2-3億美元;德國每年進口額約1億馬克;東南亞市場數量不大,但比較穩定;世界主要工業國家逐漸由技術密集型產品取代勞動和材料密集型產品,多由自制轉向進口。同時,這些產品相對主機或成套設備來講不需要大量的售后服務,這樣就為我國鏈條的出口打開了方便之門。
鏈條采用機制和熱處理工藝的有機組合后工藝路線,經過材料改制,沖壓成形,熱處理強化,裝配(或焊接)成形。目前,國內企業大都采用專機、自動線或生產流水線加工制造,有的企業還在關鍵工序增加了無損檢測。
鏈條的傳動與齒輪傳動有如下特點:
1.適用于高溫、多塵、潮濕的惡劣環境
2.多齒承載,安全性能好;
3.制造、安裝精度要求低
4.撓性傳動,吸收沖擊和振動;
5.中心距范圍大;
6.效率高、傳動準確。 |